2007/11/16 | 原来我的老家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
类别(猫猫收集的文字) | 评论(0) | 阅读(228) | 发表于 18:09

一. 很小时候,我听老人说(当然,老人又听更老人说的),最早的濛江镇集市地点不是在现在这个位置,而是在今属于安和村委管辖的石嘴对面一个叫“牛皮圩”的地方。“牛皮圩”的名字足以说明问题。“牛皮圩”正处在濛江(从蒙山流下来的那条江)和马河(从藤县古龙与苍梧、昭平交界的“三县顶”发源)的交汇点,极象梧州处于西江和桂江交汇点、藤县处于西江和绣江交汇点。

古代的濛江地,它是一个生产力、经济很落后的丘陵地带,山多河多,但在坡地种植困难,而养牛业则很有利。可以想象当时养牛业之发达。宰了牛,牛肉可吃可牛皮只有加工做皮制品了。因而牛皮交易,在“牛皮圩”是很繁荣的。那时,这里的牛皮贩往广东为主。至今濛江地还有半专职的牛皮贩小商人,由于现在贩牛皮很少了,人们简称他们牛贩,实际上他们是贩活牛为主了。

安和村那里有个顺口溜:“牛皮出蛆蚊子磨 鸡脚爬平大粪缸”。它的意思是从江边进去依次是:牛皮圩——鸡脚冲——大坟岗。

先贴第一节 待续

二.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搬迁到现在这个位置呢?

听老人说,原来牛皮时代,濛江确实是个南蛮里比较繁荣的圩镇。大约是在汉朝时开始,中原汉人大量南迁,梧州成了岭南之都(当时广州还不发达)。从此以梧州为中心,经济文化向四围辐射。现在的濛江镇所在地,最早是广东南海番禺商人在着落脚,从水路往柳州贩运有名的“柳州杉木”往广东乃至出海。他们还在现在的濛江镇所在地办长生铺(棺材店)。所以,广东南海番禺商人是第一濛江街居民。后来牛皮圩就往外挪了一点,现在的濛江镇所在地就在的濛江和西江交汇点了。

说到广东南海人,他们那时属于外来人,人死了本地人不给埋在山里。于是,他们凑钱买了今江权村管的凤岭一个山坡。现在,他们有人去世了也是抬去那里埋的。

三.牛皮时代,西江南岸,濛江人称“南江”。“南江”对面有个大燕山,那边相对富裕,所以濛江有个顺口溜:大燕山高凤岭底,凤凰飞去不飞归;濛江男取不到妇,濛江女向南江挤!”

原来的濛江圩——“牛皮圩”的人们在圩址搬迁以后,圩民变成了山民。他们总要谋生,于是在两河交汇处对面的“石咀”大兴烧石灰业,凤岭的草木给砍伐得很干净,变成了秃岭,“秃岭”成了凤岭的代名词。

四、古人趁“牛皮圩”——旧的濛江圩,多为水路盛竹排木排,陆路只是小山路,除了安和附近的黎村、覃村、都坡等可直到外大多还要过江过水的。现在的荔濛公路,是桂系军阀时李宗仁修的。据说修路在当时的技术有限的,桥是用很大的方钢(近一米X一米见方)做桥梁的,,现在想拆旧桥都不知怎么拆,盘古旧桥为什么还留着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开山的技术更不行了,据说修到石咀界,就只好留路面在石头面上;后来那些红石整体滑坡,公路也跟着滑下去了。

现在的濛江街就不同了,在93年前可谓三江水口,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。全县的商业大头就是濛江,县的商业部门都在濛江设立机构,连蒙山、区外贸、荔浦等都在这里设有中转机构。后来南梧二级公路修好了,321国道也修了,人们都趋向于“汽车跑得快”,于是飞跃客轮、奋强电船、藤交一、二号走不了啦;“水上游龙”的桂驳没了……太濛公路也年久失修了!于是。蒙江就成了交通死角了。太平镇倒兴旺起来了。

五.听老人说,解放前濛江不单独是一个乡镇,那时马河流域到大江边归大旺乡管辖,政府所在地在古龙的大村,后来也迁移到濛江的双德村。再后来成立了濛江区政府,政府所在地又迁移到濛江江权江口,也就是后来的濛江高中校园内,再后来又迁移到濛江街边的朱家祠堂,再后来迁移到现在的信用招待所的的位置,93年才到现在这个位置。

六. 濛江地处三江水口,风俗和生活习惯大同,但也有小异。语言习惯上,北边的那塘双德说话接近太平,东北的古厚、古兰接近古龙苍梧,西边的接近和平,南边沿江的上游接近平南下游接近津北;接近那里就带点那里的口音,比较象梧州话的还是濛江街上的人们;这里我就不举例了。婚俗上,过去的人都是“先结婚后恋爱”,是男女双方家长请媒人介绍,拿“生辰八字”去对,年命不冲了就定下来了。有趣的是新娘出嫁要唱“啼哭歌”,唱得越好表明越聪明伶俐;迎亲时如果迎亲队伍相遇,双方要交换毛巾等。丧礼上大都相同我就不多说了,小异呢,只体现在坟墓上挂的东西:大多数是挂白旗表示“投降”吧,呵呵…江权等靠近大江的则挂红旗,是否表示“胜利”?过节上,也是大同小异,大多数小年夜是12月23日,江权的是过24;靠近“南江”的过节喜欢吃鱼生,山区一点的就说“不”。听说过去江权人因祖训是决不吃牛肉的,但现在有人违背祖训啦!生活习俗上也大同小异,由于濛江有几个洲,洲上常挨水泡,所以很少有拉屎的有水粪坑,只有用火灰盖住粪便的粪屋。濛江的特产是:“江权头菜泗洲蔗,安和荔枝新城米粉”等等。

4

评论Comments